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安永发布《TMT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的热行动与冷思考》报告

2022-04-12 11:20:23    来源:DoNews

DoNews4月12日消息(董寒雪)2022年4月7日 ,北京 —— 安永今日发布题为《TMT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的热行动与冷思考》的行业报告。报告通过探讨中概股回归现状、回归背后的驱动因素以及2022年3月份中概股遭遇过山车般行情之后的未来趋势,阐述TMT中概股回归浪潮将至。

赴美上市曾是2000年以来众多中国TMT企业获得资本市场支持的重要手段。然而2018年港交所修改上市制度以来,已有11只TMT行业中概股保留美股上市地位同时通过在港股二次上市方式实现回归;其中2019年1只,2020年5只,2021年以及2022年至今已有5只,中概股回归节奏加速。安永大中华区科技、媒体与电信行业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张伟雄表示:“近年来国外资本市场不确定性增大,美国监管趋于严格;同时香港投融资环境持续优化,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放宽了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条件,这些因素共同催化了中概股的回归浪潮。对TMT企业而言,其应用场景根植国内,国内持续向好的政策环境和资本市场对TMT高科技企业的价值认同也是TMT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的重要驱动力。”

多因素推动TMT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

香港投融资环境持续优化是TMT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的基础。首先,香港TMT股票交易活跃,吸引着具备高度敏感性的新经济企业。香港融资规模多年稳居全球前三,在过去12年中有7年登上全球IPO融资额榜首,近年来更是成为了投资中国经济的桥头堡。据港交所统计,香港TMT股票的换手率高于香港市场整体的换手率。其次,2018年4月30日,香港交易所推出上市制度改革,首次允许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及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的新经济公司来港上市。在2022年1月新修订后生效的《主板上市规则》中进一步放宽和降低二次上市门槛,拓宽双重主要上市接纳度,以及接纳第一上市地转换,持续性利好吸引了海外中概股的目光。

政策支持是TMT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的加速器。国家持续不断推出扶持和引导政策助力科技创新,一系列的政策释放出大量利好TMT行业发展的信号。2018年首次提出了新基建,引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建议》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支撑,明确提出未来战略聚焦的八大科技领域。2022年2月,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以及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提及“数字经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资本市场层面,2021年9月,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随后多份官方文件陆续出台,为创新型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搭建了“直通车”。

国内资本市场的认同是TMT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的重要驱动力。2021年中国TMT企业IPO数量总计152宗,融资总额达3,654亿元人民币,彰显出中国资本市场对TMT企业的吸引力。在香港,已有超过300家TMT公司登陆港交所。根据港交所公布的数据,2018-2020年TMT企业在香港市场的总市值年复合增长率达258%。

业务场景根植国内,国内市场更加理解其价值,拉动TMT中概股回归。中国互联网企业快速崛起,在多领域领跑全球。相关企业的业务场景根植于中国市场,其商业模式和发展前景也最能获得中国消费者和中国投资者的理解。这些创新的TMT企业不再需要寻找一个海外的参照系统来获得估值,中国资本市场已经能够清晰地理解其价值。

地缘政治导致的不确定性是TMT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的催化剂。《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引起市场广泛关注,中概股接连出现大幅跳水。同时,我国更加重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加快监管政策制定,2021年7月以来相应政策密集出台。

税收政策助力企业回港上市后持续享受税收协定安全港待遇。安永大中华区科技、媒体与电信行业税务服务主管合伙人魏伟邦表示:“TMT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可以保留现有美股上市的海外架构,企业不需要进行架构重组,也不会产生重组相关的税费,企业可以在不伤筋动骨的情况下完成资金募集。此外,在境内企业的直接母公司是香港公司的情况下,海外公司在香港上市更有利于直接母公司依据税收协定‘安全港’的规则适用内地与香港税收安排的优惠待遇。”

已回归的TMT中概股特征

2018年港交所修改上市制度以来,已有11只TMT行业中概股保留美股上市地位同时通过在港股二次上市方式实现回归。安永华南区科技、媒体与电信行业审计服务主管合伙人曾文元表示:“在保留美股上市地位的同时在港股二次上市成为了TMT中概股回归的主流。这些TMT中概股以行业巨头为主,市值排名靠前且海外上市时间相对较长。并且,市场对于TMT中概股二次上市也给予了正向反馈。” 数据显示,已回归港股的11家TMT企业市值均在30亿港币以上,美股上市时间大于3年。其中,10家TMT公司美股上市时间大于5年。从上市前募集资金情况看,二次上市共为11家企业新募集资金2,200亿港元。除2只股票外,它们在香港二次上市当日开盘价均高于发行价。平均来看,收盘价与开盘价基本持平。

报告认为,二次上市对TMT中概股的股价与市值的影响不大。“除去市场环境导致的全盘下跌因素,2021年中概股二次上市后市值的重估并不十分明显。一方面,当前仍处于中概股二次上市的初期,更多的是原有的投资者拥有了更多的交易地选择;另一方面,美股和港股完全可兑换,以及港币挂钩美元,也使股价表现很难因为在香港二次上市就出现大幅重估。” 曾文元补充道。

与去年高位相比,11家TMT中概股公司的市值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市值跌幅较小的6家公司2020年的营业收入平均值是跌幅较大的5家公司的20余倍,而净利润平均值相差超过300倍。安永大中华区审计服务合伙人,华北区高科技上市主管合伙人李康表示:“在整体市场波动的背景下,具备稳健基本面的公司市值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可见价值经营、规模化发展是抵御市场风险的重要手段。企业利用二次上市的契机‘破圈’,则可能拉动新的增长。”

浪潮将至,中概股未来走向展望

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回归或者直接IPO,香港市场的资金会被分散,中概股企业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竞争环境。张伟雄认为,二次上市也是二次机遇,企业需从业务出发打动更多投资人。建议企业在谋划回归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未来的战略方向和业务布局是重中之重。同时,把握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机会,加强技术创新投入,练好内功,这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对于企业来讲,A股也在积极吸引中概股回归,为企业创造更好的融资环境;尤其是科创板先行先试注册制,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因此回归A股也是潜在选择。另外,回归港股和科创板均需满足一定的要求,继续留在美股上市也是小市值中概股的一种选择。

在多因素的共同推动下,中概股回归浪潮将至。李康表示:“可以预见,更多的TMT中概股将重新审视港股市场,考虑到对冲美股市场中的不确定风险、进一步多元化股东结构、保持稳定的市值等因素,未来赴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将会越来越多。同时,随着国内政策、制度不断完善,市场环境逐渐改善,包括上交所科创板、深交所创业板以及北交所在内的A股市场对部分在美中概股的吸引力也将进一步增加。”

标签:

相关阅读

精彩放送

YouTube称画中画功能将在未来几天内登陆所有iOS 15设备

IDC:2022 年第一季度传统 PC 全球出货量下降 5.1%

印尼技独角兽GoTo上市 市值达到300亿美元

京东担起新型实体企业社会责任,全力以赴投入上海抗疫保供

Apple TV+将每周免费转播两场MLB比赛 用内容促进硬件销售

六部委推动轮胎产业数字化转型,新能源材料需求稳步增大

新加坡推出首个全国航空安全计划 希望将安全意识注入行业文化

国产电影没有“清明档”

宝宝树2021年营收同比涨幅达32.8% 月活用户增至2160万

壹号本OneXPlayer mini高达联名限量版掌机发布

优信发布2022财年第三季度财报:二手车交易4865辆

茅台股价大跌,引起市场恐慌

盒马“社区集单”已与上海756个社区建立连接

喜马拉雅更新招股书 2021年收入达58.56亿元人民币

国家能源局发布能源工作指导 碳中和在路上

疫情宅在家发呆,不如试试DIY?

达美乐比萨中国特许经营商港交所递表 直营门店达468家

元气森林四川自建工厂试投产 产能可超12亿瓶

2021年智能手机电池市场份额:ATL份额近半,三星、LG分列二三名

针对亚马逊、谷歌和苹果的反垄断法案获批

外媒:苹果计划缩减iPhone SE产量

京东健康2021年全年业绩:一年净增3356万 日均在线咨询量超19万

为园区网量身定制,锐捷极简以太全光2.X解决方案焕新出击

京“吞”德邦,“零担大王”何以至此?

谷歌允许Spotify使用应用内支付系统 给苹果带来极大压力

郭明錤:iPhone 14 Pro/Max镜头会更凸

禹州三家“木薯粉条”涉事企业共被罚36万余元,被吊销证照

泡泡玛特2021年营收44.9亿元 同比增长78.7%

腾讯苏奎峰:数字孪生“助跑”自动驾驶,智慧交通加速演进

四维图新与小马智行达成战略合作 打造智能驾驶软硬件解决方案

港股泡泡玛特跌10%

中国脑机接口领域新型柔性电极材料再突破

BOSS直聘按下暂停键?

Spotify 测试一个以语音指令为主的全新汽车模式

FAA 再次延后 SpaceX Boca Chica 发射基地环境评估

映客2021年报:营收91.8亿元,同比增长85.4%

外媒:Gopuff宣布与英国食品连锁店Morrisons合作 启动即时配送

PlayStation 的新订阅服务最快可望下周登场

腾讯联合领投Omnipresent;FCC 将卡巴斯基列入国家安全名单;欧盟出台法案限制苹果、微...

豆瓣上线“应急防护模式”预防网暴,防护时间可达14天

美团王兴:正积极配合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筹备 将为骑手支付所有费用

被曝吃出玻璃 乌江榨菜陷入增收不增利怪圈

瑞幸门店数超越星巴克,成国内第一大连锁咖啡品牌

宁德时代宜宾工厂成为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

新氧发布2021年财报:总收入16.9亿元,同比增长30.7%

天猫国际:超2000个中小品牌年销售额过百万

美团2021年全年营收1791亿元 同比增长56%

天风国际郭明錤:苹果15英寸笔记本预计2023年Q4量产

打破物联网碎片化,产业元宇宙“物联森友会”融合创新

苹果计划推出硬件月租服务 或实现手机机型自由切换

卖盲盒、做柠檬茶,彩妆跨界背后是渠道之变?

网易云音乐发布上市后首份财报:全年收入达70亿

苹果发布Safari浏览器技术预览版142:修复Bug,提高性能

挚文集团发布2021年报:全年净营收145.757亿元

外媒:Waymo将在旧金山提供完全无人驾驶的打车服务

三星今年可能推出第三个折叠屏产品系列

消费者投诉:乌江榨菜严重腐烂、吃出异物

外媒:苹果收购英国信用评分初创公司Credit Kudos

机构:预计到2030年,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将接近2千亿元人民币

东超科技完成1亿元Pre B轮融资,鼎元资本独家投资

小米向4931位员工授予约1.749亿股小米股票

携程发布2021Q4及全年财报:全年净营收200亿元

携程2021年净营收200亿元 同比上升9%

茅台批发价重新跌回2700元/瓶;深圳:支持消费者通过“以旧换新”方式购买小汽车;BOSS直...

BOSS直聘全年利润由负转正,营收42.6亿元超市场预期

Keep招募500教练 团操课开始“卷”了

小度用智能设备连接家与家人 中国邮政首家小度智能体验店正式开业

淘特宣布上线“淘特10元店”与“淘特100”

微软承认被黑客入侵:源代码泄露不会导致风险上升

iPhone 15 Pro有望实现屏下面容识别

BuzzFeed:用户花在Facebook上时间正在减少

阅文集团2021年财报:Non-IFRS归母净利同比增34.1%,自有IP运营业务收入同比增超30%

苹果发生网络故障 多项相关服务受到影响

同程旅行发布2021年财报:营收75.4亿元,同比增长27.1%

上市港交所首份年报,中国电信实现“双增长” | 热点关注

2021 年折叠屏智能机出货同比暴涨 309%

钉钉召开2022发布会:品牌全新升级,首次发布生态战略

Analytics Insight发布“美国十大领先机器人公司”,优必选科技再上榜

钉钉总裁叶军:宣布品牌升级 从做大规模转向做深价值

腾讯音乐发布2021年度财报,在线音乐付费用户7620万再创新高

阿里巴巴扩大股份回购规模至250亿美元

腾讯音乐Q4财报稳健增长达预期,财报发布后提振盘后股价一度上涨3.34%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2021Q4及全年财报:在线音乐付费用户达7620万再创新高,长音频MAU突破1.5亿

拼多多2021年全年同比增长58% 年活跃买家数达8.69亿

菜鸟上线“绿色家园”互动社区 推个人减碳账单

FLOSSOM花至首款射频美容仪正式发布 搭载BioAccuTec皮肤阻抗算法

科技鞋履品牌Miracle Miles完成1亿美金A轮融资 IDG资本与红杉中国联合领投

因原料以及人工成本上涨 乐事薯片或将于4月15日开始涨价

蔚来资本完成约4亿美元二期基金募集

机构:2019年至2021年初 少儿频道月均独立设备数同比增长达24%

阿里健康研究:超七成80后睡不着 “助眠”搜索词同比增长500%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3月21日起暂时关闭;铃木将从2025年起在印度生产纯电动汽车;今麦郎发澄...

强脑科技聘请《Science》杂志首席作者

LG电子:或将1.15亿美元出售车载智能手机无线充电业务

消息称:苹果新款iPad Pro将全面拥抱OLED屏幕

PayPal 宣布撤出俄罗斯,并扩大乌克兰业务

哈尔科夫遭遇袭击,网红猫 Stepan 被迫逃离家乡

IDC:2021年中国可穿戴市场出货量近1.4亿台 同比增长25.4%

Windows微信 3.6.0正式版更新 新增“加好友”功能

菜鸟分拨自动化技术已覆盖全国150个区县 产能提升40%

欧盟:无条件批准亚马逊以85亿美元收购米高梅影业

零跑汽车在港提交上市申请:3年净亏48亿,2025年底前推8款车

消费者投诉轻松到家:无法提供服务、退款难

腾讯持续发力影视类短视频,内测二创专区、200万现金补贴

Lucid:将考虑提高未来车型价格

零跑科技赴港提交上市申请书 2021年总收益31.32亿元

迅雷发布2021年Q4及全年财报:全年营收2.396亿,同比上涨28.3%

云集发布2021年全年及Q4财报:连续四季度盈利